发布日期:2023-12-30 23:26:32

沉降监测标志埋设沉降监测标志埋设指南

本文目录

  1. 埋设在基础上的沉降观测点?
  2.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 水准仪测沉降方法?
  4. 第三方沉降观测规范?
  5. 地表沉降测量方法?

埋设在基础上的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需专人负责观测,每周应不少于观测一次,并做好书面观测记录,如有异常或超过正常值,需加密观测并及时汇报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严格细致准确的进行,以下是一些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

1.按照测点,应该符合规范测点的位置,应该在建筑物的基础,墙角和柱子的地方。同时,应该避免在大型管道,电缆和其他施工设备附近进行观测。

2.在安装装测点之前,应进行现场勘测,确保测点安装的水平,位置,数量和间距与标准要求符合,此外,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明确观测范围和目标,确保测量的方向和数值有效。

3.在观测前,应达标及记录建筑物所处的自然地形,包括地貌,地基,排水等情况,以便在后续的观测中分析和判断沉降的原因。

4.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观测的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建筑物沉降观测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规划方案,并与相关专家或机构咨询和沟通,如需需要,请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和分析。

5.在长期观测中,需要定期检查测点固定状态,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根据各项指标和数据制定相应的修正和更新计划,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如果您不确定自己的观测方法是否正确,请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和指导。

水准仪测沉降方法?

是常见的工程测量方法之一。通过使用水准仪对基准面的高程进行测量,再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标志物的高程进行测量,用测量数据计算得到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量。其原理基于水准仪测量高程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对标志物高程的反复测量,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尽可能保证天气、温度、杆的校正等方面的一致性,从而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数据。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测量建筑物、堤坝、隧道、地铁、铁路等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情况,有利于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测量前需要仔细检查仪器的状态,并需配合使用其他测量方法,如形变仪等,综合判断沉降情况。

第三方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 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 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 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 3-6 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 ,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高层建(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 3 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 100 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 2 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 1.5 米)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 N2 或 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 .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 ,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 1mm 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地表沉降测量方法?

地表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一些因素(如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施工等)而下降或下沉的现象。测量地表沉降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

1. 水准测量法:通过测量固定高程参考点的高程,再测量其他点的高程差,计算出地表的沉降量。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地表沉降测量。

2. 超声波测量法:通过超声波探测仪测量地表下方不同深度处的声速和声阻抗,计算出地表下方不同层次的速度和密度,从而推算出地表沉降量。

3. 激光遥感测量法:通过激光雷达等设备扫描地表,获得地表高程数据,再与之前获得的高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地表沉降量。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高精度的地表沉降测量。

4. GPS测量法: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地表高程变化,计算地表沉降量。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长时间的地表沉降观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表沉降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工程,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 沉降监测标志埋设沉降监测标志埋设指南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