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13 01:26:49

「离字」歌词诠释离愁悲苦的真谛一曲追问生命的真实意义

本文目录

  1. 十大最美春节古诗?
  2. 长相思·永诀鉴赏?
  3. 古代叶子象征什么?
  4. 寒鸦戏水讲解及赏析?
  5. 求《长亭送别》读后感,一千字左右,原创,原创,原创,一定要原创,网上搜不到的,谢谢各位?

十大最美春节古诗?

第10名 宋朝辛弃疾《元日》

老病忘时节,

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

今日是新年。

这首诗是“老病欲苏之新年”。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出新年主题。“老病”中见“新”年,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意和生机。“今日是新年”一出,笔调顿时由凄苦转欣然,涌现一股乐观之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用语自然,真切质朴,很明显写的是真情实感,读起来很亲切,有暖意。

第9名 宋朝陆游《除夕》

炽炭炉中百药香,

屠苏煎酒代椒觞。

明朝赖是无来客,

雪后泥深一尺强。

写首诗写在除夕,写的是“村居之新年”。药香、酒香弥漫,雪泥中现出新年气象。此诗有世俗之气,而无世之烦忧,给人以淡泊、恬静之感。

第8名 宋朝戴复古《除夜》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这是“民俗之新年”。这首诗年味很浓,写了除夕的许多民俗,例如“大扫除”、“拜神”、“迎年”、“放鞭炮”、“守岁”等,光读诗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最后一句“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点出对来年的期望,这首诗寓意新年新气象,透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第7名 唐朝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这是“离愁乡思之新年”。这首诗写作者除夕之夜尚在漂泊,远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巴蜀大地,他身居乱山残雪之地,想着家人远在天边,正值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怎能不激起浓浓的思家之情?颈联写身边无一亲人,僮仆成了至亲,愈显思乡之切。

这首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写在除夕之夜,更加强化了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生涯的厌倦之情。

第6名 唐朝白居易《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这是“憎增岁之新年”。小孩都盼着过年,但老年人却憎恶过年,因为过一年长一岁,过一年少一年。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奔六之人,今晚五十九岁,过了今晚就是花甲之年,虽然只是一晚之隔,但却是人生两个不同的阶段。除夕夜作者并没有新年的快乐,而只有对岁月流逝的伤感和不甘。

新旧交替之时,有多少老年人有和白居易一样的感受?这就是诗的魅力,让人感同身受、同病相怜。

第5名 唐朝孟浩然《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是“未卜之年”,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四十岁,当年他将去长安应试。

前四句写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年开始了。作者已届四十,但仍未步入仕途,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当下情景,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收成,转而感到欣慰。

全诗用语自然,笔调平和,意味深长。

第4名 唐朝刘长卿《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是“凄苦之新年”。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写得很悲苦,没有任何一点新年的喜悦之情。

这也难怪,作者屡遭贬谪,仕途不顺,老年而居人下,有家难回,怎能不“潸然泪下”?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会持续多少年,所以过年有什么可喜悦的?对于作者来说,年前年后处境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徒增一岁而已!

第3名 唐朝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是“思家之新年”。没有亲身经历,读这首诗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但如果你除夕夜离家千里之外,身居旅馆之中,身边无一可诉之人,孤苦、寂寞之情涌上心头,此时才读这首诗,才体会到什么才是“凄然”!什么才是“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就是“情因景生”,“感同身受”。当然,希望这样的经历朋友们一辈子也不会遭遇到。

第2名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旅居思乡之新年”,是一首名作。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乃千古名句,对仗工整,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之感。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意境深远,历来广为传诵。

第1名 宋朝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欢乐明快之新年”。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笔调间充满欢快活泼,透露出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很幸运的是本文以这首活泼、明快的诗篇做结。

读了这些新年之诗,我感觉新年诗词的主题无外乎“辞旧迎新之欢快”、“客居异地之思乡”、“感慨老来时光飞快”这三者。

长相思·永诀鉴赏?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吴山、越山夹江对峙,默然而立,迎送过多少征帆归棹,游子离人? 可是它们哪里会理解人间黯然销魂的离愁别苦呢?作者在词的上片点出的“离别”,还只是作为一种普遍的、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现象。下片则从这普遍的现象中抽绎出只属于抒情主人公个人的、更为悲苦的离情来。

“君泪盈、妾泪盈”。泪眼相看,无语凝噎,断肠人对继肠人! 何以如此?原来是“罗带同心结未成。”古代男女在定情之时,常把香罗带打成同心结样,赠给对方,表示相爱之意。诗人用这一风俗现象,婉转地道出了他们心底的创伤:他们的爱情受到挫折。因此这一分手,会合难期,也许竟是永诀。这样的离别,岂是一般的离愁所能比拟。其眷恋不舍,更非他人所能理解。何况那青山绿水;但是“去也终须去”,你看,江上的潮水已经涨平了,启航的时候终于到了。末了这一句,含意非常深远、隽永。“江头潮已平”,在一片云天苍苍,江水茫茫之中,蕴涵着女子悠悠不尽的相思之情,在这里景物描写的作用,恰如时人所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末句那样:“无言恰是尽言,空白就是充实。”在看似无物的空白中,就有着艺术美的存在。

古代叶子象征什么?

树叶的含义是:寓意子孙繁衍兴旺。中国人都喜爱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其乐融融。佩戴翡翠树叶,寓意开枝散叶,子孙万代,血脉与精神可以永远传承。

如果将树叶与鸣蝉巧妙结合,叶与鸣搭配,"叶"谐音"夜","鸣"谐音"名",寓意短期内就功成名就,给人带来希望和动力。类似的还有树叶与猴、蝙蝠等结合,其中"猴"谐音"侯",寓意"一夜封侯";"蝠"谐音"福",寓意"一夜有福"。

在中国汉字中"叶"谐音"业",象征事业有成,步步高升。此外"业"同"叶"的还有"安居乐业",形容家庭幸福、国泰民安。 "大业有成"、"安居乐业"都是兆头好、寓意佳,对于事业家庭和生活都是非常好的。

寒鸦戏水讲解及赏析?

寒鸦戏水是中国古筝名曲,源自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之一,属于客家筝曲。

  初听,就被古筝纯净、古朴、闲雅的韵味所吸引。轻柔透明的音质、温婉舒曼的韵味,在缓捻慢挑的弹拨中,仿佛一幅清晰的水墨山水画,清晰地映现在出来。秋天的湖边,芦苇枯槁,水冷沙寒。高远空旷的天空下,一群鸥鸟闲适地在幽碧的水面自由游玩,或翩跹起舞、或轻移碎步,追逐嬉戏,情趣昂然。

  沙洲,蒿草杂芜。有鸥鸟拍打着水面,溅起一串晶莹的水花,如珍珠散玉,点点洒落,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流水淙淙、枫叶旋飘,遥远的天际传来了轻柔的筝音,仿佛天籁。倾听,好象指法很娴熟,勾挑劈划的技法映出了舒缓、轻柔、活泼的韵致。远处的浅水处,一只美丽的寒鸦在悠闲地梳理着羽毛,间或,向天上凝望,妙曼的姿态形成了秀丽的剪影。附近的深水里,有两只白色的鸥鸟在相互遥望,闲静无语,偶尔低头啄着水里的浮游生物。

  有凉风带着微寒掠过水面,漾起细碎的波纹,宛如冰凉的墨绿色的绸缎。触水,感觉到了冰凉;凝眸,已是深秋。但南国的秋天并无多少萧瑟。有鱼欢快地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条平滑的抛物线后,忽地钻入深水。正在闲散的鸥鸟蓦然警觉,扑棱棱掠过去,审视片刻,怅怅地望着渐渐扩散的波纹,姗姗离去。旷远的山水、高雅的情致,闲适恬淡,构成了诗情画意的美景。

聆听,真的是一种极其愉悦的感官上的享受,用心旷神怡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但果真如此消闲惬意吗?我在那悠长的余韵里却听到了几丝的苍凉与幽咽,间或,还有凄哀的轻诉低吟。抚遍筝柱缓弦,从客家深婉精美令人心逸神醉的名曲里却感到了咏物抒怀深处的轻愁淡绪。是古筝独特的沉厚古朴音色正好适合人们来表达内心的表面看似明快、实乃跌宕起伏、暗含离愁的别样情绪?还是演奏的人的别样情怀弹出了漫天的无奈和怅惘?惟有客居他乡的人能有深深的体味。

  南宋时期,战火连年,背井离乡的人远离硝烟的纷扰,来到湖梅之地,终年不闻北国战事,过着游子一般的客居生活,虽然安静,但却未必闲适。俗话说叶落归根,客家人想必也应该有悠悠的思乡情吧?这种情绪在异国他乡却不能明显地表露,该是何等的孤寂寥落惆怅啊。寒秋已临,水韵悠悠,那种绵长的思乡情有谁能理解?惟有戏水寒鸦。

  人生在世,悲欢离合,怎能把握?很多时候,命运为世事所羁绊,不得安闲。秋天,万物凋敝,那掌握寒鸦命运的渔翁呢?清柔悠长的弦声,在稀疏寥落的慢滑里显得凄寥无比,宛如枯寂无依的落叶,嬉戏的寒鸦又能知晓多少呢?只怕做曲人也是一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散发弄扁舟”的心境了。

尽管寒鸦戏水有空灵雅致的意境,但用在萧索的秋天,却引人愁怀。从乐曲的串串音符中,我听到了依稀隐约的忧苦和暗藏的别绪。如泣如诉、如怨如哀的悠远绵长的音质不仅仅映出苍凉的秋景里萧瑟,更蕴涵着寒鸦不惧寒冷与苦寂的豁达乐观的性情,暗示着一种内在的不畏强暴的民族魂。

  宋辽的战火已弄得民不聊生,而与金的媾和却又雪上加霜。被虏的徽钦二帝,还有风波亭的奇冤,以及梁红玉的巾帼豪爽气概,都被湮没在岁月的荒烟蔓草里了。战马的嘶鸣远去了,史达祖的八归也成了闲愁的乔木。在恍如隔世的尘埃里,独居一隅,有家不能归,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时,站在秋天的古粤之地,凝望清山秀水和嬉戏追逐的寒鸦,悲愁的心绪是很难说出来的。

  人在极度的苦闷和愁绪满怀的时候,大多会寻找寄托,如借酒浇愁等,但酒却不是唯一的消愁的良丹妙药。寄情于山水,该如何?有着这样的情怀,无论如何不会在凄凉的旋律里感到轻灵幽雅和沁人心脾了,除非我辈皆是方外人。

  “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听这样的音乐,读这样的词,谁能解凄哀?面对故国的残垣断壁,恐怕也只能是在“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中让嬉戏的寒鸦慰此凄凉的心境了。

  荡气回肠的悲苦之后,是纯美圆润的清新。一板一眼,丝丝扣入,余音悠长而清越,仿佛眼前的溪水里一群寒鸦正无拘无束地畅游。天气渐冷,河里的鱼虾已经稀少了许多,这是捕鱼的淡季,河面上宁静空旷,不见了头带斗笠、身披蓑衣老渔翁。也许,他正躲在船舱里悠闲地品酒呢。没有任何的逼迫威吓与纷扰,该是片刻的安宁与偷闲了。抛开尘世的烦琐,在衰草遍地水流澄澈的清旷中,做短暂的放松,不亦快哉?

撩拨水花,相互追逐,在苍劲浑厚的天地间拾拣一片遗落在秋水里的悠闲,自由嬉戏,该是多么惬意啊。也许,平日里的繁忙与惊恐都永远随流水而逝?但是能够吗?那毕竟是春暖花开、夏荷绚烂的季节的情调,不属于这个季节和这里的生灵。洗去铅华,在凄冷的秋风里偷得片刻消闲,融在“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里,享受着柔曼舒缓的音韵,也该廖以籍慰了吧?

求《长亭送别》读后感,一千字左右,原创,原创,原创,一定要原创,网上搜不到的,谢谢各位?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长亭古道,斜阳日暮,芳草碧天,折柳把盏,孤帆远影,骊歌声声,这情景牵动了多少人的殷殷情思!“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深衷密意,语短情遥。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姿的元代戏剧时,我们不能不为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那一曲哀婉悱恻、情意幽眇的骊歌深深打动。崔莺莺与张珙两情相悦,却横遭老夫人干涉。无奈之下,张珙不得不在成婚的次日别妻远行,上朝取应。于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离愁别绪顿生,怨情恨意立见!我们知道,世间最微妙且最难传达的就是这“情”字,乃因其无影无形,无色无味,只可意会,而王实甫却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这抽象之“情”写得凄美动魄、艳丽缠绵。一.以景显情。清人徐釚说:“凡写迷离之况者,止须述景……不言愁而愁自见。”(《词苑丛谈》)王实甫是深谙此道的,他依托景物这一载体将主人公的离愁渲染到了极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枫林红叶,雁阵壮阔,这该是一幅大好秋景图。但在莺莺眼中,却是那样的凄惨、萧瑟、荒凉,一句“总是离人泪”的煞尾顿使秋色秋意翻转过去,所有景物都笼罩在伤感的泪花之中。在她的眼中,碧天再高,也感压抑;菊叶再多,可惜“芳草无情”;枫叶再红,却是离人的泪血!“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她要用来做拴征马的缰绳,疏落的树林,要让它来定格时间。“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离筵之上,心中愁苦,景因情迁,境因情变,所见之景也便萧条、肃杀,秋景与离情两相叠合,悲苦之意愈发浓烈。临分手,“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直感到青山阻隔、暮霭遮蔽、古道无人语,秋风听马嘶。可见,作家以景显情,哀怨之情附着于景,让情变得真切、具体、形象。真可谓无一物不可传情,“字字当行,言言本色”。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言:“上乘之作,往往情景交融,一片浑成,不能强分。” 二.以形衬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才听见一声“去也”,金钏就松了;才望见长亭,身体就瘦了;由夜及昼,不长时间,腰围便小了。“形”的消损,不仅使主人公“熬熬煎煎”的痛楚之情益加彰显,更使言情摆脱了空洞与虚幻,加深了读者对情感的认识、领悟。同样是在离筵上,张生内心悲苦,自不待言,但因有丈母娘和长老在场,情感不便直露,作家借莺莺之眼来写张生:“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形”的痴呆,乃心中不悦;有泪不敢流,却以整衣掩饰。这一传神细节,让读者透过外“形”,窥知其内里,真是神来之笔。三.以典托情。作家连用四个典故,状写离愁别绪,取得了绝好的艺术效果。“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爱人在前,别离在即,却不能“举案齐眉”,只能妄自嗟叹,几成望夫石。这里以传说中盼夫归来的妇女最终化为石头之典,形象地表达出不愿爱人遽去的痛苦心情。“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拾遗记》中的薛灵芸被选入宫,离别父母,所流之泪凝如血;琵琶女的演奏,使得白居易触景伤怀,泪湿青衫,都是尝透了分离之痛所致。作家借这两个典故说明主人公的伤心痛楚臻至极点,无以忍耐,而且这种伤痛比乐天更甚。“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中的“未饮心如醉”,虽是一字之别,却极见匠心,使感情的传递更见精神,语稍异而意更丰。此外,作家还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写离愁,再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怨恨之泪能使黄河溢涨,将华山三峰压低;烦恼之意有了重量,竟然连车儿也载不动,可见此怨此恨何等之大何等之重。抽象之情具象化,这“情”便有了形体感和质量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自己所诉之“情”真正能感动别人,有时的确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里,堪称写情圣手的王实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

  • 「离字」歌词诠释离愁悲苦的真谛一曲追问生命的真实意义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