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10 18:47:45

文联标志谁设计的中国文联标志设计权威专家奉献绝佳方案

本文目录

  1. 上海美院创始人?
  2.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3. 第四次文代会名词解释?
  4. 1918年10月30日召开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5. 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主要基调是(?

上海美院创始人?

人民网上海6月9日电 (钱晓鸣)今天上午,上海大学举办上海美术学院院长聘任仪式,曾成钢任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美术学院原院长冯远被聘为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分别为曾成钢、冯远颁发了聘书。

上海美术学院始于1959年重建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继承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的海派美术精神;1983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定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12月,更名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

新中国的上海美院不仅具有像吴大羽、张充仁、唐云、丁浩、张雪父、应野平、孟光等海派艺术家,还涌现出像章永浩、廖炯模、顾炳鑫、陈家泠等一批新时代海派杰出代表艺术家,并培养出了邱瑞敏、陈逸飞、施大畏、丁乙、马良等一大批海派美术家。

曾成钢简介:

曾成钢,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清华美术学院美术分部主任、雕塑系主任。现任清华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扩展资料:

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2、内部原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文艺界热烈响应这一号召,主张除汉奸以外的一切文艺家都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总目标下,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1936年10月,文艺界各派人士联合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全国文艺界一致团结抗日救国,并谴责国民党政府限制言论自由。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四次文代会名词解释?

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200人。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的一次空前盛会,实现了文艺队伍的空前团结,会议解放了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方向、道路,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有深远的意义。

1918年10月30日召开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1979年10月30日召开第四次文代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全国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提出了新的文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主要基调是(?

国统区创作概括:

(一)抗战前期:全民族亢奋中的文学的“统一”,整个国统区文学基调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

1、文学观念统一为抗战服务,色彩统一、鲜明而单纯;

2、“文协”的成立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华民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它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多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大联合。《抗战文艺》是当时最大的杂志。

3、文学形式上,出现新的文学形式——“小型化”

主要包括“广场艺术”,即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壁报文学”等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艺术形式;还有用来解说宣传抗战的战事、鼓词、唱本、街头剧和戏曲等。代表作有街头剧《放下你的辫子》,在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与《三江好》《最后一计》一起,被称为“好一记鞭子”。

这一时期的文学有报告华的趋势,报告文学发挥了文艺“轻骑兵”的作用。

(二)抗战中期:历史沉郁中的文学思索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初期昂扬激愤的社会心理渐渐转入沉静,人们开始审视战争,由初期的昂扬激愤转向沉郁苦闷。

2、文学从单一走向复杂

文学向着多层次思维、多方位观察转变,文学艺术的表现追求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倾向于“史诗格调”。

3、创作特点:三个面向

(1)面向现实;

(2)面向历史。

形成了以郭沫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的创作高潮。

(3)面向自己:以抗战为背景写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作品有:路翎《财主的儿女们》,具有史诗内涵;沙汀《困兽记》;夏衍《法西斯细菌》等,并出现了艾青长诗《火把》史诗性长诗。

(三)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用喜剧结束一个时代

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表现了两个主题:

其一: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

其二: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

风格上不约而同具有讽刺风格,表现出喜剧性。

代表作:钱钟书《围城》、张恨水《八十一梦》,被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场现形记”的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捉鬼传》。

诗歌方面有政治讽刺诗《马凡陀山歌》等

  • 文联标志谁设计的中国文联标志设计权威专家奉献绝佳方案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解读回应